當事人要推翻該疑似“AI語音合成”之檔案的法律證據力,在科學上應該要送“檔案變造鑑定”。所有的AI語音合成工具尚無法一步到位的模擬、偽造檔案的metadata、環境聲紋、聲譜特性,且在證物提供者的行為科學、Chain of Custody上亦無法提供偽裝虛構的既存事實,因此透過檔案的“偽變造鑑定”能輕易的識別出檔案是否為合成變造的虛構事件,藉以來確認或是排除該影音檔案在該法律案件中之證據力。
早期的聲紋偽變造是以聲音特徵、音質音色高度相似的真人去模擬偽裝的,這類偽造的影音檔案透過實驗室常規的聲紋比對即可輕鬆的鑑別出是否為被偽裝模擬之對象。錄音檔案的偽變造鑑定在此也一樣具有足夠的鑑別能力來判斷送檢之影音檔案是否具備檔案的原始性與完整性,且在行為科學、metadata等項目上依然有百來項參數能供實驗室做檔案真偽的判斷。